
一个月造出60架?这数字刚出来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是,谁家吹牛不打草}(-|-)稿?当央视的镜头不经意间扫过那一整排绿油油、还没来得及上漆的歼35时,很多人估计跟我一样,揉了揉眼睛。
从编号“3503”一路跳到“3557”,这速度快得有点离谱,外界的计算器都快按冒烟了,纷纷猜测咱们是不是已经把F-35的产能给甩在身后了。但这事儿,既没有传闻里那么神乎其神,也远比数飞机要复杂得多。
其实,镜头扫过的那一排绿皮飞机,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,不是数量,而是它背后那条看不见的生产线。那玩意儿叫“脉动生产线”,听着玄乎,说白了就是把造飞机的过程,从手工作坊式的敲敲打打,变成了模块化的“拼图”。据央视自己透露,沈飞工厂里现在是自动化机器人到处跑,很多关键的主承力结构,直接用3D打印一体成型。
这就好比以前造个飞机零件,得几十道工序,一群老师傅围着磨上百小时;现在一台打印机在那“嗡嗡”响几个钟头就出来了。这一下,装配效率提了四成不止。所以你看到的那一串编号,不是一夜之间爆出来的,而是一个生产节奏稳定爬坡的自然结果。这场技术上的升级,才是真正厉害的地方,它让整个航空制造业的效率都上了一个台阶。
那么问题来了,造这么快,是急着要干嘛?是不是要跟谁比个高下?先别急着下结论。看看需要这些飞机的人吧。2025年9月3号,海军版的歼35正式官宣入列。往前倒不到一年,2024年11月22号,空军版才刚刚亮相。海空军两条线一起推,这说明咱们不是为了单一目的去堆数量,而是整个体系都在更新换代。
辽宁舰、山东舰,还有那个块头最大的福建舰,三艘航母的甲板上,总不能一直让歼15这位老将撑着。歼15是猛,但在隐身战机满天飞的今天,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。歼35的出现,就是要把这个最关键的短板给补上。空军那边也一样,一大批还在服役的歼-7、歼-8,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。
所以你看,歼35的定位很清晰,它是一款中型空优战机,追求的是灵活、隐身和空战格斗能力。这和F-35那种什么活都想干的“全能选手”路子完全不同。咱们的思路更像是“专人干专事”,强调的是融入整个作战体系,而不是靠某一款飞机包打天下。
至于说产量是不是真的超过F-35了?目前谁也给不出确切答案。美国那边F-35的年产量大概在150架左右,咱们这边官方的说法一直是“按计划推进”,没提什么“超额扩产”。所以,现在就喊“世界第一”还太早了点。
但这并不妨碍外界用放大镜研究我们的制造模式。路透社之前就有报道,说不少国家的军工企业都在琢磨沈飞的“全流程数字化”是怎么玩的。歼35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个信号,但这个信号更多的是一种“自保”,而不是“挑衅”。
说白了,中国的军事发展逻辑,一直都是为了不受欺负,而不是去欺负别人。这一点,从歼35的技术路径、部署方式,甚至这次不那么张扬的宣传节奏里都能看出来。没有炫耀,只有默默地把家底夯实。
所以,别再傻傻地数飞机了。真正该看的,是那份不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的从容。这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。
盈胜优配-配资炒股平台首选配资-在线配资平台-唐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